大数据驱动管理方法论¶
教育大数据驱动管理方法论¶
教育数字化转型就是运用人工智能方法实现找数、融数、用数的智慧化过程,驱动教育教学的变革。
一、如何分析¶
1. 分析路径是什么?
2. 分析方法有哪些?
大型管理模型:价值链分析-RCV模型(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型)人才培养,科学研究,服务社会。教学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表本身就是大型管理模型,缺陷在于未按价值链条形成整体视图。因此,我们可以把教学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表转化为RCV模型,把各种指标按人才培养过程的价值链串联起来进行分析,形成整体分析视图。从评估指标和教学基本状态表中分别找出R-C-V三类指标。
钻取:按组织树钻取,按学生类别钻取,按专业、学科钻取
常规比较分析:时间趋势,构成分析,同类比较分析,多指标分析,相关性分析,多组分析,象限分析
专题大数据分析:领导决策、协同育人、教师发展、学科发展、教学发展等5大发展主题
财务和因子分析:杜邦分析法,EVA分析,财务指标,财务比率,流量公式,坪效公式
3. 数据目录编制
数据资源---类似于设备、刀具
数据资源目录
由企业管理基础代码(通用的代码+企业专有代码)生成标准,再由标准生成目录
标准+组织+责任人+类别等生成目录。
标准目录的数据项由国家标准类别+学校自定义类别属性构成。
目录具有的属性:类别、组织、责任人
二、资源/实体-数据类别-价值模型¶
企业数据应用分级分类
第一层级:企业状态分析与应用:人人是数据分析师
第二层级:报表和评估刚性需求:报表类和评估类
第三层级:办理效能提升需求:一件事和办理效能
第四层级:高质量发展决策需求:解决依赖单业务系统不能解决的难题
基于“数据应用场景的价值高度、复杂度和面向的用户层次”进行重构:
第一层级:运营状态感知与基础服务 (Operational Visibility & Basic Service)
核心价值: 满足对基础校务运行状态的实时或准实时了解,支持日常操作和标准化信息输出。
主要用户: 一线工作人员、基层管理者。
典型应用:
状态监控仪表盘: 关键指标实时展示(如教室使用率、网络流量、一卡通消费)。
标准化报表自动化: 固定格式的统计报表(如学生人数统计、经费执行报表)。
基础查询服务: 面向师生员工的公开信息查询(如成绩、课表、空教室)。
关键特征: 描述性为主,关注“是什么”,单点/单系统数据为主,需求明确、标准化。
第二层级:管理效能提升与过程优化 (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& Process Optimization)
核心价值: 利用数据评估绩效、诊断问题、优化流程,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。
主要用户: 中层管理者(院系、职能部门负责人)、流程负责人。
典型应用:
绩效评估分析: 部门/业务评估、人员绩效考核、部门KPI达成分析。
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: “一件事”流程效能分析(如线上申请审批时长、流程瓶颈)、服务窗口效率分析。
专题性诊断报告: 针对特定管理问题(如员工流失原因、设备利用率低)的深入分析。
关键特征: 诊断性为主,关注“为什么”和“怎么样”,跨部门/跨流程数据整合,需求聚焦于效率、质量、成本。
第三层级:战略决策支持与创新洞察 (Strategic Decision Support & Innovation Insight)
核心价值: 为学校重大战略方向选择、资源配置、风险评估、长远规划提供基于数据的洞察和预测,解决复杂、综合性、前瞻性问题。
主要用户: 领导、战略规划部门、委员会。
典型应用:
发展规划模拟与推演: 工艺改善建设影响评估、产品布局优化模拟、设备规模与资源匹配模型。
资源优化配置模型: 大型设备共享平台效益最大化、研究经费投入产出分析、人力资源结构优化。
前瞻性趋势预测与风险评估: 客户需求趋势预测、产品竞争力分析、潜在风险预警(如财务、声誉)。
跨领域复杂问题研究: 业务与建设项目的协同效应分析、国际化战略成效的多维度评估。
关键特征: 预测性、规范性为主,关注“可能会怎样”和“应该怎么做”,深度融合多源异构数据(内部+外部),需求高度复杂、非结构化、面向未来。
数据维度建模与价值之间有没有关系?有什么关系?
维度建模在数据仓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,它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数据,提高决策效率和数据分析质量。
首先,维度建模可以提高企业的数据分析能力。通过将数据按照主题、区域、时间等维度进行划分,可以更加全面和准确地了解数据的结构和关系,从而更加深入地挖掘数据的价值。
其次,维度建模可以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。通过对不同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,可以快速地发现问题和机会,从而制定更加明智的决策。
最后,维度建模可以提高企业的数据分析质量。通过准确的维度划分和数据分析,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市场和客户需求,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满意度。
数据实体与价值之间桥梁是什么?数据实体建模如何体现数据价值
制造业主数据分类 [[制造业主数据]]
1. 企业级主数据¶
定义:
企业全局共享的核心数据,是企业运营的基础,需统一管理以确保一致性。
特点:
全局唯一性(如客户 ID 、产品编码不重复)。
跨部门共享(如财务、销售、仓储均需使用)。
需严格管控(变更需审批流程)。
例子:客户主数据:客户 ID 、名称、信用等级、合同条款。
产品主数据:产品编码、规格、成本价、供应商信息。
供应商主数据:供应商 ID 、资质、付款条件、历史合作记录。
员工主数据:员工编号、岗位、所属部门、薪酬等级。
2. 部门级主数据¶
定义:
特定部门内部使用的专用数据,服务于部门核心职能,可能与其他部门弱关联。
特点:
局部唯一性(同一编码可能在不同部门重复)。
部门自主管理(如 IT 部门管理服务器型号,HR 管理培训课程目录)。
数据范围有限(如仅限部门内使用)。
例子:财务部门:会计科目表、成本中心代码、税务代码。
人力资源部门:职位等级、绩效考核指标、培训课程编号。
生产部门:工序代码、设备型号、班次排期表。
销售部门:促销活动编码、渠道分类、客户分级规则。
3. 专业级主数据¶
定义:
高度专业化的数据,通常由特定领域(如技术、法律、行业标准)定义,需专家维护。
特点:
强依赖专业知识(如医疗诊断代码、工程材料规格)。
需定期更新(如国际标准变化、法规修订)。
跨企业通用性(如行业术语表、产品分类体系)。
例子:医疗行业:ICD-10 疾病编码、药品国家医保目录。
汽车行业:零部件标准件号(如 SAE J1939 协议)、环保认证代码。
金融行业:ISIN 证券代码、 SWIFT 银行标识码。
工程项目:材料规格(如钢材牌号 Q235)、施工工艺代码。
4. 资源类数据¶
定义:
描述企业拥有的资源状态、分配和消耗的数据,用于资源规划与优化。
特点:
资产属性明确(如设备、资金、人力)。
动态变化(如库存实时余额、剩余预算)。
支持决策(如资源利用率分析)。
例子:物质资源:仓库库存清单(SKU 数量、位置)、设备使用率(80%)。
人力资源:员工技能矩阵(Python 开发能力评级)、团队可用工时(周均 160 小时)。
财务资源:现金余额(¥500 万)、应收账款账龄分布(30 天内占 60%)。
信息技术资源:服务器 CPU 占用率(75%)、软件许可证剩余数量(10 个)。
关键区分与应用场景¶
类型 | 核心特征 | 典型问题 | 应用场景 |
---|---|---|---|
企业级主数据 | 全局唯一、跨部门共享 | 如何确保客户数据在财务与销售系统一致? | 主数据治理、系统集成(如 ERP 与CRM 对接)。 |
部门级主数据 | 局部管理、服务部门职能 | 如何规范生产部门的工序编码规则? | 部门流程优化(如财务科目表调整)。 |
专业级主数据 | 依赖行业标准与专家知识 | 如何同步最新环保法规的材料认证代码? | 合规管理、产品研发(如医疗设备编码)。 |
资源类数据 | 资源状态与分配 | 如何平衡各部门的服务器资源需求? | 资源规划(如库存补货、人力调配)。 |
常见误区澄清¶
-
主数据 ≠ 交易数据
主数据是“谁”(客户)、“什么”(产品),交易数据是“发生了什么”(订单、支付)。
例如:客户主数据(姓名、地址)是稳定的,而订单数据(购买时间、金额)是动态的。
部门级主数据 ≠ 资源类数据
部门级主数据是流程工具(如销售分级规则),资源类数据是资源状态(如库存数量)。
专业级主数据的权威性
必须引用外部标准(如 ISO 、FDA),而非企业自定义(除非行业允许)。
¶
¶
¶
应用型数据分类关键区分维度¶
类型 | 核心关注点 | 数据性质 | 典型问题 |
---|---|---|---|
泛成果类 | 最终成果与目标达成 | 结果性、量化 | 我们的目标实现了吗?效果如何? |
管理类 | 流程与组织效能 | 过程性、结构化 | 我们的管理方式是否高效?是否存在瓶颈? |
行为类 | 具体行动与互动模式 | 细颗粒度、动态变化 | 人们是如何操作的?行为模式是否合理? |
资源类 | 资产与能力的状态与分配 | 静态/半静态、基础性 | 我们有多少资源?是否被充分利用? |
泛成果类数据分析(科研、教学、实验设备、出国留学、社会服务)
具有人或组织的社会归属特性、能反映相对水平和评价的数据都可以称为泛成果类数据,
定义:
直接反映企业核心目标达成效果的数据,衡量最终成果是否符合预期。
特点:
结果导向,量化且可对比(如比率、数值)。
关注“我们做得怎么样?”
应用场景 | 评企业 | 评部门 | 评员工 | 评专业 | 评设备 | 评产品 |
财务表现分析 | ||||||
市场表现分析 | ||||||
质量控制分析 | ||||||
生产效率分析 | ||||||
员工效率分析 | ||||||
职位晋升 | ||||||
指标分配 | ||||||
画像 | ||||||
高层次人才培育 | ||||||
PDCA闭环管理 | ||||||
资格认定 |
以业务过程为基础、反映业务领域实体对象及其变化的数据,称为管理类和状态类数据。
定义:
用于支撑日常管理和决策过程的数据,关注流程有效性与组织效能。
特点:
过程导向,侧重内部运营效率。
回答“我们如何管理资源和流程?”
例子:流程效率:订单处理周期(平均 3天)、会议效率(议题解决率 90%)。
决策数据:项目进度(完成度 85%)、预算使用率(78%)。
组织健康度:部门协作满意度(4.2/5 分)、员工敬业度(82%)。
教学 | 科研 | 人事 | 财务 | |
时间趋势 |
||||
构成分析 |
||||
同类比较分析 |
||||
多指标分析 |
||||
相关性分析 |
||||
多组分析 |
||||
象限分析 |
||||
杜邦分析法 |
||||
EVA分析 |
||||
财务指标 |
||||
财务比率 |
||||
流量公式 |
||||
坪效公式 |
组织之间或者组织与系统进行交互而产生的事件数据,称为行为数据。如填报、办理、消费、申请、审核、浏览、查阅、下载、签到等。这类数据刻画管理者、员工、物料的行为范式和行为特征,用于发现行为模式、群体分类、行为预测等,为精准服务和个性化工作提供决策支持。
定义:
记录个体或群体行动轨迹的数据,反映具体操作或互动模式。
特点:
细颗粒度,强调“谁做了什么”。
回答“人们是如何行动的?”
例子:用户行为:网站点击热力图、 APP 日活用户(DAU 50 万)。
员工行为:工时记录(每人每周 45 小时)、设备操作错误次数(月均 12 次)。
客户行为:购买频次(月均 2次)、售后服务响应时间(平均 2小时)。
能为组织提供某种能力或服务的实体对象,称为资源类数据。如办公室、设备、刀具、载具、软件、企业、专业。这类数据可以刻画企业基本能力和潜在价值,为评估和分析提供支撑。同时,通过推荐算法可以精准分析和分配资源,最大发挥资源的价值。
定义:
描述企业拥有或使用的资产、能力及消耗的数据,衡量资源状态与分配。
特点:
资产/能力导向,关注“我们有什么?”
回答“资源是否被有效利用?”
例子:物质资源:库存金额(¥500 万)、设备使用年限(平均 5年)。
人力资源:员工总数(1200 人)、技能矩阵(AI 工程师占比 15%)。
财务资源:现金流余额(¥800 万)、应收账款周转天数(45 天)。
这类数据通过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,业务办理“减材料、减跑动、减填报、减环节、减时限”,以提升管理效能、提升内外部满意度。
三、数据融合与维度建模¶
数据融合、数据价值建模与维度建模是什么关系?
https://blog.csdn.net/mark_wu2000/article/details/82668787 维度建模
https://blog.51cto.com/dataclub/5421517
数据仓库架构(内含PPT)¶
四、生产运营¶
五、专业能力¶
六、人才培养¶
八、决策¶
参考¶
(上海市)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工作规范 第1-3部分:编制指南、元数据规范、编码规范
教育部关于发布《教育管理信息教育管理基础代码》等七个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的通知
高校数据资源目录建设与展望 国防科大案例 国防科大数据目录建设经验
数据目录搭建、三清单制定方法及策略 蔡春久,把目录分录又分为了:资源目录、资产目录、共享目录等
案例分享丨高校应用驱动数据治理 上海交通大学对数据进行了分类。
¶
【数据分析】基本数据分析的7个步骤,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24988645
http://www.datatom.com/cn/case/education/data-decision/